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在总书记提出“四好农村路”10周年之际,市公路中心利用7天的时间对我市10个涉农区的农村公路管理单位进行了走访调研和工作推动,为进一步高质量推进2024年度农村公路各项工作夯实了基础。
本次调研自3月4日起至3月15日结束,市公路中心书记赵文志、主任刘新杰、党委委员马洪福以及农村公路部、综合规划部、设施统计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调研工作从农村公路“建、管、养”三个方面入手,对各区单位年度工作思路,包括工程项目方面、路长制长效机制实施、设施养护和应急工作、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推动、信息化建设、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农村公路养护统计等7个方面深入了解,全面掌握了全市农村公路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工作需求,重点研究了各区存在的瓶颈问题。
从整体情况看,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成效明显,农村公路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工程项目方面,280公里民心工程已细化至项目,特别是100公里“四改六”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三年行动项目基本确定,宝坻、宁河、静海、津南等部分区已准备进场施工,各区结合实际组织路况技术检测,科学决策支持项目库建设、工程项目安排等。在农村公路“路长制”长效机制实施方面,各区按照5方面12项措施逐步推进运行,路长制作用逐步有效发挥,2024年全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公示牌设置率预计达到80%。在设施养护和应急方面,各区做好县级公路日常养护巡查以及乡村公路养护巡查考核工作,对市区两级发现问题及时做好督促整改;持续做好设施安全排查处置工作,重点做好汛期123座地道管控以及各类设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在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推动方面,蓟州、武清、津南、宝坻积极做好已命名全国示范县自查工作;蓟州、武清做好深化交通部组织的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的验收工作;静海、宁河力争创建全国示范县;各区将累计新增市级示范路26条,市级示范街镇6个,区级及以上示范路所在街镇及示范镇覆盖率分别达80%、45%。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将以“一路一档”信息化试点建设为契机,积极打造我市数字化应用平台,津南区、武清区分别对现有数字化应用成果做了展示。
各区的农村公路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全市农村公路双车道比例、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及路面技术状况优良中路率(PQI)对标十四五目标尚有差距,路况水平与乡村振兴发展的要求不匹配;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还存在短板,养管管理机制文件不健全完整,养护效果还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公路路况评定报告指标不齐全,报告内容不全面,科学决策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项目库指导应用性不强;各区不同程度存在市级补助资金拨付不到位和区级配套资金不足额匹配等情况;路长制长效机制、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成效、信息化应用还需加强等。
下一步,市公路中心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要求,面对人民群众美好出行新期待,在深学深用和善作善成上下功夫,以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天津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落地见效,进一步优化全市农村公路路网结构,规范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提升农村公路的管养水平、安全条件和路域环境,为我市农村地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优质交通运输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