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港航管理局大港管理处主要负责管理天津南港工业区内各港区企业。天津南港工业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建设的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和天津市绿色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近年来发展迅速,驻区大型高危化工企业、重点民生保障企业、港口货物吞吐、大型通航船舶的数量均逐年攀升,园区、港口、航道的建设逐步迎来史无前例的高峰。大港管理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谁执法谁普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基层普法最后“一公里”的走深走实,以“一线普法明白人”、“四讲三注重”工作法、“精准管理精准服务”党建品牌建设、专项课题等为抓手,提升辖区治理法治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架起了党和政府联系企业、群众的“连心桥”,为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层法治保障。
一、夯实基层基础法治建设,培养“一线普法明白人”。“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货物有什么区别?”“停泊费是按天收取还是计24小时收取?”“超重车辆如何进行初步判断?”每个月的10号是大港管理处固定的执法培训时间,针对执法人员提出的日常执法实践遇到的各类执法难题,“一线普法明白人”们通过PPT讲授、实务讲解的形式耐心的解答,有针对性的开展经验交流和学习讨论。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练好法治“内功”,才能当好普法“播种机”。要做好港区经营各个领域的普法和执法工作,首先需要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大港管理处将业务纵向分为安全、应急、治超、环保、收费、反恐等板块,横向分为集装箱、散货、件杂货、液体散货4个方向,安排执法骨干进行专项研究,组织常态化培训。同时,充分发挥公职律师、业务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采取“重点实务讲解+现场实训”的方式开展执法培训,结合考试、演练、现场交流等方式,保证执法人员掌握工作中应知应会的法律业务知识和执法规范流程,快速成长为一名“一线普法明白人”。
二、“四讲三注重”工作法,打造“精准管理 精准服务”党建服务品牌。“高处作业应设专人监护,作业期间,监护人不应擅自离开作业现场且不应从事与监护无关的事,确需离开作业现场时,应收回‘高处安全作业票’,中止作业。”在企业作业现场,大港管理处执法人员,当场指出了企业特殊作业存在的问题。推行说理式执法工作以来,执法人员都采取“面对面”、“大白话”等形式向当事人释法说理,讲清违法事实。
“讲清事理、讲准法理、讲明道理、讲析情理,注重全过程说理、注重能力提升、注重文书制作”这是市港航局大港管理处在“精准管理 精准服务”党建服务品牌引导下,逐步摸索形成的“四讲三注重”工作法。讲清违法事实认定的“事理”就是执法人员在说理过程中围绕违法行为构成要件列举证据,并对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客观性加以论证,使阐明的违法事实更具说服力;讲准适用法律法规的“法理”就是执法过程中不能随心所欲地作出解释,要在对案情的具体分析中准确地适用法律、解释法律。使当事人能更直观地了解违法行为定性和违反的具体依据,起到更好的警示教育作用;讲明使用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道理”即执法人员在下达《违法行为通知书》时要向相对人详细解释和说明自由裁量适用的理由;讲析是否采纳当事人陈述申辩意见的“情理”是执法人员认真予以倾听当事人提出陈述申辩,尤其是对于执法人员和行政相对人之间存在争议的问题要作出合理的解释。注重全过程说理是要将说理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全过程;注重能力提升就是熟知相关法律依据、熟练掌握沟通技巧,提高说理的能力;注重文书制作是对行政处罚案件事实和证据、事实和法律、实体和程序、过程和结论等问题,以全面的、详细的、规范的说理式执法文书呈现出来。
推行说理式执法工作以来,大港管理处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实施纳管企业网格化管理。按每人联系2-3家企业的组合模式,由党员干部带头认领,采用定格、定人、定责的原则,实施网格化管理。网格员积极参与进企普法、检查,帮助企业分析问题原因,提升守法意识、找准整改路径、减少执法阻力,在确保行政执法力度的情况下将执法温度传递给相对人,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嵌入式”普法提高港口服务质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按照《港口收费计费办法》,你们要在经营场所里公布经营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同时,要依法落实明码标价公示、服务承诺,公开作业时限标准,按照承诺确保港口作业时效……”市港航局大港管理处执法人员在对港口经营人开展港口经营检查时,同步对当事人开展港口服务的普法。大港管理处自2022年起,连续开展“口岸营商环境”专项检查行动,在严厉打击港口“吃拿卡要”乱收费行为的同时,将港口“以客为尊”服务理念、经营普法教育渗透到执法中,全面提升港口行政执法的公信力和认可度。秉承“办理一起案件,解决一类问题,规范一家企业”的执法理念,大港管理处还试点推行“一案一普法”,梳理辖区内处罚案例、港区典型事故或同一种类的多次违法违规行为,在日常检查中同步开展警示教育,引导企业及时纠错、合规稳健经营。
“我们北京燃气集团天津LNG接收站是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市港航局大港管理处会主动关注我们的作业动态,结合我们作业实际,向我们宣传安全、环保、收费、服务、特种作业等法律法规,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安全平稳的完成了应急调峰尤其是首都北京的冬季保供任务,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燃气动力。”北京燃气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部经理刘中河表示。“八五”普法以来,市港航局大港管理处采取主动告知、答疑解惑、以案释法等一揽子措施,创新开展执法过程“嵌入式”靶向普法,化静态普法为动态普法,将普法融入执法的全过程、全环节,着力提升企业知法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保驾护航。
四、“普治融合”打造安全港区,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彰显实效。港口经营市场领域的信用评价是对口岸营商环境的综合评价和全面反映。以信用评价为契机,对港口经营人安全管理、经营秩序维护等行为进行打分,以评促建,逐步推动企业规范经营、提升服务水平是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2023年大港管理处辖区监管的14家港口经营人,均评定为AA级,信用好等级,管辖区域整体安全平稳,为良好的营商环境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了进一步打造安全港区,大港管理处结合工作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连续两年与企业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分别以承包商安全体系管理和现场作业规程两个方面为切入点专题研究。深刻剖析企业在管理上准入审核上把关不严、过程监管上存在缺失、安全绩效评估上不到位、灵活用工安全管理不严等问题。充分发挥“谁执法谁普法”作用,帮助企业完善操作规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监督职责、严格6+1考核等基础工作,强化落实各部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针对性的开展“三离”“三外”“四避让”管理措施研究,建立“矩阵式”安全管理体系。企业整个安全管理工作也呈现出“三个转变”的新气象:一是安全第一的意识提到最高,实现了“被动抓”向“主动抓”的根本性转变。企业上下深刻认识到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工作上找准定位,履职上靠实本位,保障上强化到位,思想站位的高度、领导重视的程度、工作推进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二是系统谋划推进力度明显加大,实现了“碎片化”向“集成化”转变。坚持将系统思维置于安全工作谋划、实施、考评全过程,分门别类、“打包”管理、“一揽子”部署,实现了内容整合、力量整合、效果整合;三是安全生产助推企业发展作用明显增强,实现了“重安排”向“重实效”转变。坚持把提高安全生产决策水平作为发挥保证作用的重中之重,把企业发展的难点热点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把提高生产经营成效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双向发力、双向加强的倍增效应日益显现。
说理式执法实践工作推进两年多以来,也逐渐暴露一些问题:一是执法人员的说理式执法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个别执法人员法律素养不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够透彻,在说理式执法过程中不能准确的讲清法理。二是说理形式运用不够全面、不够灵活。在执法实践中,执法人员更习惯也更倾向于以执法文书为载体进行说理式执法,在语言表达、行为规范、案例讲解等形式运用上尚不够娴熟。三是针对说理式执法的培训学习专业性不足、系统性不强。培训学习的内容更多的集中在港航领域常用的法律法规方面,对于沟通技巧、心理学等内容的学习尚属空白。
针对发现的问题,下一步大港管理处将通过采取深化政治学习、完善制度管理、加强执法培训、强化案卷评查和督促检查等措施,进一步提升说理式执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