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务网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长者模式

市交通运输委2014年工作总结
来源: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5-12-04 10:51

2014年,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的启动之年,是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美丽交通建设并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天津交通运输发展历程中值得载入史册的重要一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引领,加快推进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加快转变政府部门职能,加快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着力促进交通经济稳步增长,着力优化交通出行环境,着力建设法治政府部门,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各方面取得新的成绩、发生明显变化,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406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7.9%和8.1%。机场旅客吞吐量完成1207.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完成23.3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0.3%和8.8%。沿海货物运输量完成8111万吨,周转量完成1252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7.03%和17.01%。公路货物运输量完成3.11亿吨,周转量完成349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0.36%和11.3%。道路客运量完成1.45亿人次,周转量完成88.47亿人公里,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公共汽车客运量完成15.1亿人次,同比增长10%。轨道交通客运量完成2.98亿人次,同比增长22.6%。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56%。引航船舶24967艘次,同比增长2.2%。维修汽车601.1万辆,实现产值73.3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邮政业务总量完成40.96亿元,业务收入完成36.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23%;邮政快递业务量完成1.24亿件,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5.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41%。

一、交通运输综合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大力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组建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为契机和动力,按照大部制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导向、顺势而为,深入开展改革调研,制定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方案,精心做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职责“三定”工作,初步形成全市公、铁、水、航、邮大交通管理格局。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交通运输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完善行政审批公开制度,强化行政服务中心整体功能,推动审批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取消下放合并港口经营、水路运输、道路运输等6项审批事项。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探索航运开放政策、自贸区交通领域创新制度改革,探索推动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强化对区县交通执法部门的工作指导,建立完善联合执法工作模式,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探索建立干部管理监督机制。

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实现突破

巩固提升港口比较优势。调整天津港总体规划,编制东疆二岛规划。组建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加快推动大港港区30万吨级航道、神华煤炭码头二期、东疆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等前期工作。拓展北京朝阳、平谷无水港功能,开辟衡水、唐山等地无水港。研究推进自贸区港航制度创新,强化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

着力增强机场辐射能力。T2航站楼及地下交通中心正式启用,实现“双楼、双区、双跑道”运营并与地铁、公交、长途等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新增加密恢复客运航线85条,货运航线5条,客货运航线达到182条,区域枢纽机场功能进一步强化。在北京南站和河北7地开设异地城市候机楼(厅),实施京津空铁联运,经津进出京实现“一小时到达”。大力推进发展航空物流,天津航空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积极完善公路网络布局。加快打通一批京津冀“断头路”和“瓶颈路”,完成前期方案研究。建成京台高速天津段,京秦高速天津段、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和西段加快建设。积极推进津围、邦喜、滨玉等7条普通国省公路开工建设。加强高速公路ETC建设。加强境内杨北、九园、梅丰、东金等普通国省公路的建设改造,提升整体路网互联互通水平。

不断提升铁路枢纽功能。加快推动津保铁路、大北环铁路、南港铁路、西南环线扩能改造等工程建设,构建“北进北出、南进南出、环放式”的铁路集疏港体系。研究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京津第二城际开展规划前期工作。研究利用津蓟铁路开行市郊列车。

三、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综合交通规划成效显著。配合部、市有关部门,编制《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京津冀协调发展铁路项目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市规划》,开展《京津冀港口群集疏运体系改善方案》研究工作。推动调整天津港部分港区规划,调整《天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天津市省级公路网规划》、《天津市国省级公路线位选线规划》、《天津市农村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推进《天津市普通干线公路沿线设施规划》、《天津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养护工区规划》编制工作。加强铁路、电力管线、排水管道、输油输气管道、城市道路等与公路交叉(穿越)工程的方案设计审查。启动编制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

交通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天津港东疆港区北防波堤、国际邮轮码头二期、大沽口港区18号通用码头、天津港30万吨级专业化矿石码头完工。高速公路塘承二期、国道112线东段延长线、唐津高速扩建项目具备通车条件。普通公路G205国道北辰段、宁河段等建成。神华码头二期、京津城际机场引入线、津保高铁和西南环线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唐津、京津塘北部新区高架工程、津宁联络线、京秦、津汉、西外环、津港二期、唐廊一期等、蓟汕高速等在建项目和九园公路等改扩建项目顺利推进。积极推动津石高速、唐廊高速公路二期、G205国道、梅丰公路、104国道、津围公路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海津大桥地坪段、刘庄桥等10个卡口改造项目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建成30处城市道路安全岛。

公路养护维修取得新成效。高速公路完成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364万平方米,桥梁维修277座,面积89万平方米。普通干线公路完成京哈、津歧、外环线等19条、150公里的大中修工程。完成简阳路、南运河南路等12条城市道路大中修工程。完成97万平方米的小修工程和280座桥梁及地道维修。

设施管理水平得到新提高。启动桥下空间综合治理。完成掘路审批事项989项,面积20.7万平方米。修复损毁路名牌3000余块,增设与换装路名牌600余块。完成外环线以内32万余个城市道路管线井权属确认工作。开通12122高速公路专用报警救援电话。成立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心,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正式投入运行。99个收费站建成206条ETC车道,覆盖率达到91%,实现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联网。

四、公众交通出行环境显著改善

加快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制定实施公交优先发展“八大工程”,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全面提升公交运营服务水平,全力打造现代化公交体系。

线路优化实现新突破。累计开延调公交线路149条,解决了30个地区、59条道路线网空白,中心城区线路覆盖率由88%提高到96%,开通了夜班线路、接驳线路和定制线路,增加了30条中心城区支线线路。

公交运力大幅提升。新增更新公交车辆2607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比例达到24%。有效解决了重点线路和冷僻线路运力不足、行车间隔大的问题。全市公交保有车辆数突破10000部。

推进公交服务均等化。环城四区全部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二区三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有序推进,累计已开辟公交线路14条。

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开通首批41公里公交专用道,完成第二批30公里公交专用道勘察工作,落实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大力推行公交管理服务标准化。

轨道交通运营水平明显提升。地铁二号线机场延长线建成并投入运营。轨道交通津滨轻轨延长运营时间,实施列车改造扩容,缩小行车间隔。全面完成地铁安检系统安装工作,年底前已全部运行。

打造畅、安、舒、美的交通环境。大修改造乡村公路总里程达850公里,实施村道硬化工程450公里,对324公里山区乡村公路增设了交通安全保护设施,完成13条、10万平米的城市次支道路整修工作,650个乡镇村、5万户居民直接受益。

五、货运物流结构调整得到优化

完善港口物流布局。积极推动港口对外开放功能,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推促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签署铁矿石业务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向南港搬迁。拓展汽车整车及零配件大陆桥运输业务。推动铁水联运、水水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积极开辟集装箱航线,马士基18000TEU和中海19100TEU集装箱船成功靠港。

打造航空物流园区。以航空物流中心布局及国际航线拓展为支撑,推促成立天津航空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空港物流品牌,协调多个部门研究支持政策。积极承接首都机场货运分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推进甩挂运输发展。积极推广滚装甩挂运输、公铁联运甩挂运输等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列入国家公路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工作,积极申报第四批国家甩挂运输试点项目。积极探索危险品甩挂运输组织形式,开展京津冀天然气联合甩挂运输试点项目。

支持快递物流发展。合理布局城乡配送网络,研究制定我市城市配送运输和车辆通行管理办法,统筹农村物流资源,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做大做强。调整优化运输方式,明确快递营运车型、标识等标准规范。圆满完成空客A320飞机大部件护送任务,保障了风力发电设备等大型物件安全畅通运输。

六、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快速推进

科技支撑能力持续提升。组织重大项目专项公关,交通科研设计取得丰硕成果,专利授权持续增加,资质建设不断进步。全年获国家级和市、部级一、二等设计奖23项,外环北路北延跨永定新河大桥工程获“国家鲁班奖”。

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工程项目建设和道路桥梁数据更新与分析工作。中心城区80%公交运营车辆安装卫星定位、车载视频监控以及智能报站系统。完成对全部道路运输“两客一危”车辆和9166部重型载货汽车联网监控,建立了客运包车证管理系统。全市电子站牌达到176块。开通了手机APP智能公交查询系统,244条公交线路实时查询。推进从业人员IC卡管理和行政执法电子化建设。

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推进。推进综合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建设。整合原交通港口局和市政公路局网站,完成新网站改版调整。继续推进办公自动化,加强协同办公系统的推广应用。政务微博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完成全市重点运输企业的电子地图定位标注工作。

七、综合交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致力加强创新行业治理。围绕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展大讨论,组织25个单位召开座谈会研究探索依法治理的思路对策,自觉将依法治国、依法治市要求贯穿到交通规划、建设、审批、监管和执法各个环节,加快推进依法治交进程。

着力完善行业法规体系。加大对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核、发布、备案及清理评估工作的管理力度,《天津市客运公共交通管理条例》和《天津市轨道交通管理规定》两部地方法规规章经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起草完成《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天津市乡村公路管理办法》、《天津市社会产权城市道路管理规定》、《天津市高速公路管理规定》、《天津市城市桥梁桥下空间使用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努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狠抓了执法形象“五统一”和基层站所“三基三化”建设,强化了公路施工标准化体系、信用评价体系、市场监督管理等系统建设,深化了两级治超、三级管理的工作模式,对无证经营、拒载绕道、超载超限、公路“三乱”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长效治理,行政复议工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全面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双限一优先”成效明显,市区道路交通流量下降20%以上,早晚高峰车速提高25%,公共交通日客运量增长10%。开展出租汽车综合整治活动,对重点场站和窗口地区实施严控严查。部署启动百日专项治理和严打“回潮”行动,查扣无证经营黑出租1127辆,查处违规汽车2356辆,对25名严重违规驾驶员注销资格证。牵头治理市内六区三轮车非法运营,扣罚非法上路和运营三轮车727部。采取源头监管与市场稽查方式,治理长途客车站外经营和随意上下旅客等违法违规行为,处罚违规长途客车56部。全市超限超载得到有效控制,共处罚违规车辆3.27万部。开通了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和12122高速公路专用报警救援电话。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强交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建设,深化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区域性项目和天然气车主题性项目的试点实施,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等低碳环保运输装备在道路运输领域、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推广力度,做好重污染天气公共交通应急保障工作,完成“万家企业”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考核工作,推动“车船路港”千企行动常态化,完善制订营运黄标车淘汰补贴追加政策。

八、行业安全稳定保持良好态势

落实安全责任体系。按照三级政府两级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两个责任,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分解考核控制指标,制定形成了统计报表、约谈办法、责任追究及督查办法相互衔接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开展专项检查排查。对重点工程、重点部位和重要设施组织开展了不间断、拉网式的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行动,确保了全行业重点时段和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

加大监管整治力度。深入非法违法行为多发频发领域开展打非治违集中整治。加强了桥梁工程师制度监管,提升了桥梁设施安全保障水平。组织出台了“施工、监理企业重点监管名单”制度。

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道路客运和危险品运输企业、公交企业、轨道交通企业、港口客运企业和港口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部完成达标考评。建立健全市政公路设施监控数据库。

健全应急组织体系。整合道路运输、城市客运、轨道交通、内河水运等行业应急队伍和应急资源,编制完成公共汽车、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简明操作手册,实现桥隧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常态化,启用交通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落实应急值班值守。

完善信访投诉处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接访下访活动,妥善处理了民营客运班线集访、出租车司机因燃气加气量不足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信访总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确保了行业企业和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

九、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全面加强

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部署开展了“六查六看六改”和“回头看”活动。深化六项惠民服务专项行动,完成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委班子确定的14个重点整改项目和29条重点整改任务,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与区县交通运管部门和基层单位建立了联系点,扎实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中心组理论学习、党委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谈心和联系群众等五项制度规定。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配备,落实“一报告、两评议”,完成352个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完善了干部培养选拔、考核评价和管理监督机制,严格按程序选拔5名、考核转正15名处级领导干部。部署开展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为深化行业改革、建设美丽交通、完成全年任务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精神动力。

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四个“一双”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大力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制定下发了30多项制度规定,扎实开展租用四个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推进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加大信访案件查办力度。

认真做好行业文明建设与舆论宣传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月、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行业文明点赞等群众性创建活动,评选推荐“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和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先进典型,美丽社区共建和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成效明显,行业新闻宣传和舆情引导工作扎实有效,绩效考核取得市级政府部门“优秀”等次,行业行风形象和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