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关于S151滨蓟线
(宁河汉沽界—京环线)养护工程
立项的批复
天津市公路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天津市公路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关于S151滨蓟线(宁河汉沽界—京环线)养护工程立项的请示》(津公路中心报〔2023〕172号)收悉。经审查,现批复如下:
一、工程必要性
滨蓟线(S151)是《天津市省级公路网规划(2020—2035)》的“十八纵”之一,全线建成后将是联系滨海新区、宁河区、宝坻区和蓟州区的重要通道,现宁河区已建成的滨蓟线共两段,长度约19公里,沿线经芦台经济开发区等多个产业区,是天津市东部地区重要干线公路。本次养护工程范围为宁河汉沽界(K1+507)至京环线(K8+787),位于宁河区,路段长 7.28公里,现状为一级公路,横断面布置为:1.5米(土路肩)+12米(路面)+3米(中央分隔带)+12米(路面)+1.5米(土路肩),路基宽度30米。其中,下穿高速互通立交段,横断面布置为:0.5米(土路肩)+12米(路面)+1米(中央分隔带)+12米(路面)+0.5米(土路肩),路基宽度26米。目前,路面主要存在横裂、纵裂、龟裂、车辙等病害,严重影响公路行驶质量及通行能力。
根据路况检测评定报告,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均值为83.9,等级为良,其中,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均值为72.7,等级为中(上行二车道PCI平均值65.36,等级为次)。路面结构强度PSSI均值为72.3,等级为中(下行平均值为68.59,等级为次)。结合钻芯结果分析,病害处沥青面层多为开裂或碎裂,部分上基层开裂或破碎,下基层和底基层基本完整。经综合分析,路面结构强度不满足要求,病害主要位于沥青面层和上基层。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为该路段重载交通占比大,在长期重交通荷载作用下,抗剪能力不足而导致面层开裂,路表水通过裂缝渗入路面结构,造成上基层碎裂。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JTG 5421—2018)规定,确定对该路段实施结构性修复养护。
二、工程内容
本次维修公路横断面、桥涵等维持原设计标准,主要维修内容包括路面、桥涵、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
(一)路面工程
全断面铣刨10厘米沥青面层,根据路面病害程度,对车行道破损部位实施1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或18厘米水泥冷再生碎石+1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挖补后,全断面通铺14厘米厂拌泡沫沥青冷再生+6厘米中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4厘米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长高14厘米。对K2+750—K3+750段下行路面实施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和全厚式耐久路面结构试验段,各500米。
更换全线中分带立缘石和硬路肩外侧平缘石。
(二)桥涵工程
维修路段内含桥梁1座,为曾口河桥,技术评定等级为2类。对桥梁裂缝、混凝土破损等病害部位实施维修,铣刨重铺4厘米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桥面铺装层。
(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GB 5768—2022)重新施划标线,补充完善交通标志。按照交通安全相关规范,完善沿线交通安全设施,中央分隔带及临渠路段路侧增设波形梁防撞护栏,下穿滨保高速段拆除重设中央分隔带混凝土防撞护栏和路侧波形梁防撞护栏。对津芦线交叉口实施渠化改造。
三、下一阶段工作
贯彻养护工程动态设计理念,加强现状道路病害的跟踪观测,细化挖补范围,深化交通组织、安全、环保等相关内容,确保设计文件满足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四、工程投资及实施计划
工程估算总投资7840万元,其中2024年拟安排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5900万元。计划2024年开工并完工。
请你中心据此批复抓紧开展后续工作,并按程序报委审批。
此复。
2024年3月10日